服务热线:010-62010715
海关总署解读《落实“三互”推进大通关建设改革方案》
来源:海关总署网站 | 作者:王源枝 | 发布时间: 2016-02-23 | 6295 次浏览 | 分享到:

  二、《方案》的主要内容

  《方案》对现在起到2020年落实“三互”推进大通关建设作出改革部署,共由5个部分、20小节组成,其中第一部分是改革总体要求,第二、第三、第四部分分别从大通关的协作机制、管理体制以及整体环境等3个层面提出具体改革措施,第五部分是改革步骤安排和组织落实。《方案》部署的一系列改革,概括来说就是“一个立足点,三方面主题”:

  一个立足点:实施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,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。《方案》是开放领域的一项重要改革,旨在推进口岸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,通过创新大通关管理体制机制,充分发挥口岸管理相关部门的职能优势和协同治理的效能,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新时期开放战略的部署。

  三方面主题:推动互联互通、推进大通关、畅通大通道。

  第一,推动互联互通。

  今年是实施《亚太经合组织互联互通蓝图(2015—2025)》的起始之年。按照2025年前全面连接和融合亚太的远景目标,我国将大力推动软硬件建设,畅通血脉经络,为亚太地区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。相通则共进,相闭则自困,实现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竞争优势,互联互通是其中一个关键环节。《方案》从跨部门、跨区域和跨境3个维度,从机制化合作、信息联通和设施共用3个层面推动互联互通,打造一批促进互联互通合作项目典范,最大限度地消除阻碍、压缩成本、增加便利、提高效率。

  ——机制化合作。国际层面,《方案》提出按照政策沟通、设施联通、贸易畅通、资金融通、民心相通五大领域齐头并进的要求,加强与“一带一路”沿线国家口岸执法机构的机制化合作,推进国际海关“3M”合作,以及检验检疫、认证认可、标准计量、统计信息等方面的多双边合作,通过建立国际协调机制,寻求各方合作的“最大公约数”。国内层面,《方案》提出以“单一窗口”为框架的口岸管理机制化合作。“单一窗口”是世界各经济体普遍认可的促进贸易便利化的重要措施。《方案》提出将电子口岸建设成为共同的口岸管理共享平台,推进口岸管理相关部门的横向联系,按照一次受理和一口对外的科学模式提供公共服务,让企业减少同类数据项的重复录入和来回奔波。在前期试点的基础上,2015年“单一窗口”将在全国沿海各口岸建成,2017年覆盖全国所有口岸。

  ——信息联通。近年来,依托电子口岸的快速建设和发展,跨部门信息联通有效推进,但跨部门业务协同和数据共享仍需深化,综合应用效能有待提升。信息联通是实现跨部门监管协作的重要基础。《方案》提出依托电子口岸平台,以共享共用为原则,推动口岸管理相关部门各作业系统的横向互联,实现口岸管理相关部门对进出境运输工具、货物、物品、人员等申报信息、物流监控信息、查验信息、放行信息、企业资信信息等全面共享。2015年将制定出台数据共享和使用管理办法。同时,我国还将加强与其他国家(地区)口岸管理相关机构、企业更加快捷和可靠的联系,跨越数字鸿沟。

推荐资讯